當你遇到挫折時事先抱怨還是感謝這個體驗的機會?
我們從小就常聽說 "失敗為成功之母",
又有長輩跟織娘說 "那些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, 將會是我成長茁壯的動力"
現在織娘遇到挫折只傷心、難過一下下就將他們轉換為成長的養分,
你呢? 如何面對這些失敗?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資料來源: 【王榮春/104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】
《西藏生死書》裡有一段比喻:
週一早上進公司時,因為門口施工有個洞,所以自己不小心跌了一跤。這時候你一定會抱怨施工單位很爛,為何沒有設置任何警告標誌,害你跌了這一跤。
倒楣的是,週二早上進公司時,自己在相同的洞又跌了一跤。這時候你心理一定更氣,覺得施工單位怎麼那麼OOXX,害你又摔了這一跤。
尷尬的是,星期三早上進公司時,自己在相同的洞又跌了一跤。當然你心理會更抓狂,但是如果你夠聰明,可能會想到自己為何會笨到在同一個洞連續摔了三次。
如果你在第三天懂得想到自己,星期四早上進公司時,你可能會讓自己避開這個洞,讓自己不會繼續栽在相同的洞上。
人遇到痛苦時(跌到洞裡面時),常會本能地將自己的痛苦做外在歸因。例如會將自己業績不好,歸咎是主管、同仁或部屬的不配合!是組織、部門的錯!是政府、市場的錯!外在歸因或許可暫時保護自己的自尊不會受傷,但也讓自己失去反省、改變自己的契機。
達賴喇嘛曾說:「人之所以苦痛,是因為有些道理沒學會;道理學會了,苦痛就不再是苦痛。」如果我們想要成長改變,就要善用痛苦覺醒出「自己」的習性與盲點。
如果痛苦持續地來(一直掉在同一個洞),那您更應該感謝,因為這會讓對痛苦有著動機性遺忘本能的我們,有更大的覺醒力量!讓有心解決痛苦的人,能修練出更大的智慧化解卡住自己的苦痛!
到了星期五,說不定你會想到為何你每次都要從這個門進公司,或許另一個門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